论文速读:滑动弧的平衡与非平衡

论文速读 发布于 2023-9-11 01:43

本期速读经典文献《Plasma Chemistry》,札记其中有关滑动弧平衡与非平衡相关论述的章节。

滑动弧由于其较为宽广的能量输出和空间作用范围,近年来在气体裂解、转化等领域得到了很多的研究,但是对于滑动弧本质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,目前对于滑动弧的数值计算研究工作极少,因为他是一种三维放电,且产生、发展和熄灭过程兼具平衡和非平衡特性

平衡和非平衡滑动弧对于气体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,前者主要是气体加热分解,而后者电子碰撞反应与一系列后续反应扮演重要的角色。本期速读经典文献《Plasma Chemistry》,札记其中有关滑动弧平衡与非平衡相关论述的章节。

[1] Fridman, A. (2008). Plasma Chemistry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 


滑动弧基本发展过程

滑动电弧是发生在两个发散电极之间的一种运动的放电状态。气流从电极间隙最窄处吹入电极间。当在电极上施加电压至阈值时,在裸电极间隙最窄处发生击穿,形成电弧。

在气流推动作用下,电弧快速向出口处移动(如上图所示),电弧随极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。当达到极限长度时,电弧熄灭,这时在电极间隙最窄处再次击穿并形成新的电弧,开始新的周期。


滑动弧的平衡与非平衡

滑动弧发展中既有平衡过程,又有非平衡过程,很难用一种统一的模型去描述所有的性质(《论文速读(四):大气压滑动弧数值模拟》)。滑动弧的电路结构可以用下图表示:

  • 在电极最近处,气隙击穿约1微秒后即形成了准平衡态的电弧,随着电弧逐渐拉长,电压增加,放电功率增加直到达到电源输出极限,电流达到极值I=V0/R。在准平衡阶段,滑动弧的温度约为稳定的3000K。

  • 当滑动弧达到临界长度时,滑动弧由准平衡向非平衡态转变:热量损失开始大于电源能量注入,滑动弧的温度迅速衰减为1000-2000K,但是电导率不变(电子温度依然很高)。

  • 平衡与非平衡电弧的一个重要区别是:平衡电弧是稳定的——电弧中微小的温升会引起电导率增加和电场减小(j=σE=const)和功率减小,从而导致温度下降;而非平衡电弧是不稳定的——微小的温升会引起气体密度的减小从而引起约化电场E/N和电离率增加,继而电导率和加热功率增加使等离子体继续被加热,引发不稳定状态。

  • 当电弧中的电导率主要由气体温度决定时,滑动弧处于平衡态;当电导率主要由电场决定时,滑动弧处于非平衡态。

那么问题来了:有无能够从实验观测数据出发的,定量的判据来判定滑动弧的状态,从而辅助分析放电机理,或决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模型呢?


滑动弧的平衡/非平衡判据

我们引入一个量ω来表示单位长度电弧放电功率,即ω=EI(或者电压电流乘积除以电弧长度)。在平衡阶段,ω可以认为是常数。根据欧姆定律:

上式中,V0是电源开路电压,R为限流电阻,I为电流。根据欧姆定律,滑动弧电路中的电流可以写为长度l的函数:

上式有一个±号,+号对应稳定电弧放电,而为-号时,电流I<V0/2R,放电不再稳定。在准平衡阶段,电流随着电压的上升稍有下降,而功率几乎与电弧长度线性相关。我们令上式平方根为0,即可得到电弧准平衡-非平衡状态临界条件

也就是说,当滑动弧的长度高于lcrit时,滑动弧从平衡转为非平衡态,此时:等离子体电阻与外电阻大小相同,电流达到其最小稳定值I=V0/2R(初始电流的一半),等离子体电压、电场和总功率达到峰值:

至此,我们获得了由实验参数直接判定滑动弧平衡/非平衡状态的解析公式。分析滑动弧特性与其与气体作用的机理,需要根据其所处的具体状态来加以研究;对滑动弧的数值计算,也可以针对平衡与非平衡状态分别模拟,减少计算复杂度,便于直指核心目的。

最后一个小问题:如果在电极周围套上磁铁,那么可以形成一种看起来很炫酷的旋转滑动电弧(如上图)。那么这种电弧到底是处于非平衡还是平衡态呢,哪种状态更适合用于滑动弧气体处理应用呢?


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等离子体计算工坊


公众号交流微信工坊君

你感兴趣的就是工坊希望和你共同学习的

阅读 563· 评论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