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拟vs实验: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解析推导与验证(2)体积力解析计算 ...

实验模拟对照 发布于 2023-9-11 01:17

本期工坊从物理本质出发,针对正弦波驱动下SDBD的体积力进行解析分析,并给出了获得最大体积力的建议。

往期(《模拟tips: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解析推导与验证(1)能量沉积特性》)对纳秒脉冲SDBD给出了能量沉积解析分布并与精细模型进行了对比。本期工坊从物理本质出发,针对正弦波驱动下SDBD的体积力进行解析分析,并给出了获得最大体积力的建议。

计算SDBD体积力,很多人都是从大学物理公式f=qE这一朴素的电动力公式出发加以理解(并止步于此...)的——

但是这个公式中的所有参数,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未知量,为此需要展开讨论。


SDBD体积力源头:

负电场驱动的负离子漂移

已有的实验和计算都表明,SDBD在正电压极性和负电压极性下放电性质有显著差别:

(1)正电压极性下的电子密度高于负电压极性2~3个数量级:但是高电子密度并不意味着高体积力!高密度的电子-离子对屏蔽了放电区域电场,导致等离子体主体区域的电场仅为约1.5Td;

(2)负电压极性下带电粒子密度较小,但是等离子体区域对电场的屏蔽效果也大大减弱,负电压极性下体积力比正电压极性下高至少一个数量级

因此,接下来将仅针对负电压周期下的SDBD展开分析。在负电压极性下,正离子主要在电极附近鞘层区域产生并流入电极,电子离开鞘层向下游运动,与氧气分子吸附形成氧负离子,如下图所示:

也就是说,空气中交流SDBD体积力的真正源头,是负电场驱动下的负离子漂移运动。


SDBD负离子的产生:连续微放电

下图为一次典型的交流SDBD电压-电流曲线,由图可见,交流与纳秒脉冲SDBD的显著区别之一是其存在多次微放电,△τmd为微放电发生的时间间隔。

每一次微放电,都对应着一次新的电荷产生过程,负离子就是在每次微放电中产生的。已有研究表明,微放电时间间隔与电压上升斜率成反比:

上式中fv和V0为电压峰值与频率,δV为发生下一次放电所需要的电压增。文献[1]实验(V0=10kV,介质厚度d=1mm,ε=5-10)给出的典型值约为15μs,也就是说,在本例下,一个周期内,每隔大约15μs就会发生一次微放电(一次微放电持续时间仅为几十-几百纳秒)。


SDBD负离子的衰减:漂移运动vs离子复合

体积力由负离子在负电场驱动下定向运动与空气发生动量交换产生。负离子的衰减时间△τq,也就是SDBD体积力的作用时间:

上式l为放电传播距离,Vdr_i为负离子的漂移速度。仍以文献[1]实验测量为例,l≈10mm,放电期间电场约为5kV/cm(40Td),对应的负离子漂移速度Vdr_i为104cm/s,于是负离子衰减时间△τq约为100μs——△τq>>△τmd,大大长于产生时间,一个放电周期内,连续微放电产生的负离子会发生累积

负离子衰减时间计算时没有考虑正离子-负离子复合反应,因为负电压极性下,正离子主要产生于阴极鞘层,对负离子衰减速度贡献不大。


SDBD体积力工程化估算

在明确体积力产生机理的情况下,可以解析得到负离子定向运动引起的SDBD体积力解析表达式(推导过程查文献[2],工坊君已独立验证可靠)

上式中,Kn,Ke,vat分别为离子、电子迁移速率系数和吸附反应系数,在大气压下所研究的电场范围内变化不大;V0为电压峰值,fv为电压频率,Vc为阴极压降(大气压下SDBD一般为600V),l0为与电极附近电场线曲率有关,典型的SDBD构型下其值约为0.15mm,不随介质厚度和介电常数变化。利用上式计算体积力并与各独立实验团队结果对比验证如下图所示:

解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。由此,我们可以得到提高体积力的路径(在不考虑材料承受极限情况下):

(1)存在一个最优频率:fv=1/(4△τq),高于此频率时,体积力不增反减;

(2)提高电压峰值可以使体积力以指数增长(电压过高可能导致饱和);

(3)减小介质厚度可以线性提升体积力大小。


SDBD体积力的物理极限估算

注意到上一节的体积力解析公式中,最优频率需要通过△τq计算,为此将△τq进一步解析为电压和介质参数的函数,可以得到

由此可见,最优放电频率fv是电压峰值的函数,其随着电压峰值增加而下降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可以得到固定参数SDBD激励器在不同电压下体积力的物理极限,取ε=3,介质厚度1mm,将计算结果与部分文献进展共同绘制如下图所示。

上图黑线为各电压条件下的最优频率,红线为SDBD体积力物理极限,蓝色虚线为目前主要研究团队在同样激励器条件下所取得的结果。上图显示,SDBD体积力和诱导速度仍有一定的提升潜力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

(1)该物理极限估算仅从等离子体物理出发,并没有考虑SDBD介质材料对电压的承受极限以及耐久度等限制,因此实际物理极限曲线还应当有所下移;

(2)该物理极限估算未考虑电压饱和的情况(电压继续上升但是微放电停止),该饱和电压与介质电容ε/d负相关,实际应用中,放电饱和也将导致物理极限曲线的下降。


本期关于SDBD体积力物理极限的估算考虑因素较为单一、粗糙,工坊欢迎相关领域学者根据自身研究实际状况加以补充和修正。


*本期推送内容受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(MIPT)V.R.Soloviev教授指导。部分图片和公式截取自:

[1] Gibalov V I, Pietsch G J. The development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n gas gaps and on surfaces[J].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, 2000, 33(20):2618.

[2] Soloviev V R . Analytical estimation of the thrust generated by a 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[J].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, 2011, 45(2):25205-25216(12).

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等离子体计算工坊


公众号交流微信工坊君

你感兴趣的就是工坊希望和你共同学习的

阅读 409· 评论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