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OMSOL]
关于COMSOL模拟二维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过程的问题(原飞书群问题迁移,20210109)
计算软件交流
 
2978 人阅读
|
1 人回复
|
2023-09-02 
 
 
 
 
| 
 | 
 
 
各位老师、同学好! 
我在使用COMSOL模拟二维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时遇到了模型不收敛的问题,经过各种调试,还是没有解决问题,请老师和同学赐教。 
我的SDBD放电模型参考的是T Unfer(2009)的文献,驱动电极(上极板)宽度为5.1mm,接地极(下极板)宽度为4.8mm,电极厚度为37.5μm,电介质厚度为0.3mm,计算域大小与文献保持一致,为边长76.8mm的正方形,如下图。 
  
 
放电模型 
在COMSOL中,电极极板是挖空的,即极板内无计算域。驱动电极上表面与大气接触,下、左、右表面与电介质接触;接地极上、左、右表面与电介质接触,无下表面。 
在驱动电极上施加脉冲电压如图所示,电压峰值为14kV,计算0-100ns的放电过程。 
 
 
  
物理模型 
电子输运 
模型中考虑了电子能量方程,即平均电子能量满足局部能量近似。 
电子能量分布函数满足Maxwell分布。 
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模型 
化学反应模型为COMSOL案例库中用过的4组元7反应模型,包含5个电子参与反应与2个重物质反应(彭宁电离与猝火反应)。 
重物质参数 
放电气体为Ar,放电气压为1个大气压,气体温度为288.15K。 
边界条件 
电介质层(灰色部分)满足电荷守恒。 
电介质上表面、驱动电极上表面为壁边界。 
电介质与空气接触面使用表面电荷积累条件。 
驱动电极与空气接触的表面(上表面)为金属接触边界,电压为驱动电压,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为0.01。 
驱动电极与电介质接触的表面(下、左、右表面)为终端边界,电压为驱动电压,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为0.01。 
其他边界为零电荷、绝缘边界。 
初始条件 
初始电子与Ar+的数密度均为1e10 m-3,Ars的摩尔分数为1e-10,初始电子能量为4V。 
 
空间离散 
网格 
生成了3套单元数不同的网格,在放电区域的壁附近进行加密,网格量分别为2万、6.8万、10.3万,示意图如下。 
 
 
空间离散格式 
空间离散格式采用对数函数的有限元方法,采用PARDISO求解器。 
 
 
时间离散 
使用手动时间步长,初始时间步长为1e-15,增长率为1.5,最大时间步长为1e-10。 
 
三套网格均在计算进行到约1.5ns发生除0,计算发散。 
 
 
 
计算是在不上网的电脑上进行的,上面两张图是在屏幕上拍的照,还请谅解。 
 
请问我设置的放电模型与物理模型中有些什么问题,请批评指正!如有模型描述不够清楚的地方,也请指正。非常感谢! 
 
 
 |   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 
 
x
 
 
 
 
 | 
| 
 | 
| 
 | 
| 
 | 
 | 
 
 
 
| 
 | 
 
 
admin 
 
发表于 2023-9-2 21:51:00
|
显示全部楼层
 
 
 
 
 
 
朱益飞建议: 
1. 电子能量分布函数不对是模型不会收敛的主要原因 
2. 表面纳秒脉冲放电二次电子发射不重要,可以关闭并设置介质避免固定低电子密度和电子能量 
3. 求解器稳定性设置可以设置迭代次数增加、容差减小 
4. 注:以上均为COMSOL求收敛的权宜之计:COMSOL的算法决定了其不可能准确的计算大气压表面放电过程,更不可能复现T. Unfer的结果,只能用于定性参考。 
 
从拾源建议: 
1把局部能量近似改成局部场近似,电子温度发散问题目前comsol很难搞定。 
2.上升沿和平沿之间要设置成二次可微过渡圆滑过渡,不要设置成分段函数。 
 
徐双艳建议:从发散的时间点来看,网格问题占主要的,你重新调整下网格吧。 
彭邦发建议:整个计算区域是不是挺大(边长76.8mm?),可以考虑不放电区域简化掉。个人建议。 |   
 
 
 
 | 
| 
 | 
| 
 | 
| 
 | 
 |